全国统一热线:

400-123-4657

江南体育图
新闻动态

NEWS

产品中心PRDUCTS

技术支持RECRUITMENT

    技术支持分售前技术支持和售后技术支持,售前技术支持是指在销售遇到无法解答的产品问题时,售前技术支持给予帮助;售后技术支持是指产品公司为其产品用户提供的售后服务的一种形式,帮助用户诊断并解决其在使用产品...
点击查看更多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派能科技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9-08 03:41:52

  江南体育app2021年是中国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向世界庄严承诺的“3060双碳目标”成为“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发力点。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的深入实施,在促进深化能源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系列政策的鼓励与引导下,整个储能行业必将进入绿色低碳转型、科技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2021年,全球经济情况受疫情和地缘冲突因素影响上下震荡,公司深度参与的储能市场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潜力,全球储能市场呈现出加速增长态势。据WoodMackenzie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新增投运储能项目规模达到12GW/28GWh。欧洲市场随着各国政府对实现绿色能源目标的加速推进和能源价格的不断推高呈现加速趋势,美国市场在大基建计划以及ITC延长背景下呈现爆发增长态势,澳洲、日本、南非等既有市场保持稳速增长,新兴市场对新能源搭配储能的接受程度正在上升,整体市场环境对公司发展较为有利。

  2021年是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第一年,也是公司募投项目顺利实施并成功投产的一年,公司产能瓶颈逐步缓解,服务市场和客户的能力显著上升,全年产能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公司战略清晰,聚焦储能市场,有效应对多种风险挑战,进一步增加了市场份额,提升了市场地位。报告期内,公司各项经营指标呈现良好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收入206,251.50万元,同比增长84.14%;利润总额35,610.62万元,同比增长14.1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618.01万元,同比增长15.19%。公司储能产品在新能源发电侧、电网侧、工商业、微电网、户用储能、充电桩配套、IDC机房等储能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2021年公司产品销售量为1,540.34MWh,其中储能产品销售量1,455.89MWh。合作客户涵盖全球多家上市企业及行业龙头企业。

  国外市场,公司继续深化全球化市场战略,业务地域扩展持续进行,荷比卢地区和欧洲东部客户进展明确,美日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业务范围积极拓展,坚定站位分布式能源服务商,为新兴能源服务赋能。

  2021年疫情持续反复,各国出入境政策多变,公司加强网络营销和服务能力,举办多场相关主题的万维网研讨会(webinar),有力支撑市场拓展和深化进程。

  国内市场,公司以优质的储能产品和服务赢得了众多客户认可,为多家行业领先的EPC企业、储能集成商提供储能电池管理系统,与多家电力设备生产商、集成商达成合作,集装箱储能系统及MWh级电池系统实现持续规模发货,在工商业储能、微电网储能等市场实现商用。同时公司成功拓展移动储能领域,并形成规模化发货。

  2021年,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为建设美好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河南洪灾期间,公司通过上海红十字会捐款100万元用于河南抗洪抢险救灾;向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捐款50万用于知行合一公益基金项目;公司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号召的《2021年度“博爱在仪征-人道万人捐”》和“慈善一日捐”活动,向仪征当地红十字爱心工程等公益事业捐款10万元整,主要为帮助困难群众的应急救助和红十字博爱助医、助学、助残、助老等项目,并每年持续进行公益捐款。在未来,公司将不断开展关爱老龄、帮助困难儿童、公益募捐等社会公益事业,也将积极鼓励员工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在今后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回馈社会,让更多人感受公司的品牌温度。

  2021年,公司结合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发布了5KWh的新一代家庭储能产品和100KWh的工商业储能产品,产品能量密度提升10%,功率性能提升20%,成本显著下降,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新产品预计在2022年实现规模化销售。

  公司积极应对新能源行业的巨大变革,不断布局新的储能应用场景。2021公司推出的车载储能和5G储能产品凭借高倍率性能和高可靠性迅速获得市场认可,销售收入实现了超过100%增长。

  2021年公司面临全球芯片供应紧张问题的影响,公司产品的部分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面临供应风险,公司加大相关研发投入,完成了大多数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有效降低了未来芯片供应链的风险。

  建立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为中心的能源体系已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储能作为一种优质的灵活性资源愈发得到重视,同时也对储能系统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正在积极布局和探索储能相关技术的效率提升以及替代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跟踪液流、氢(氨)储能、金属空气电池在内的多项电池技术,感知储能技术脉络;探索电力现货市场和本地能源市场的设计与规则,关注配电网拥塞问题,寻求储能价值堆叠与最大化途径;积极推动替代解决方案如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开发,项目进展顺利,2021年公司开发出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产品并完成小试。3、布局产能,提升规模化效应

  随着市场快速增长,公司原有产能已经无法满足下游客户对高性能磷酸铁锂电池储能产品的需求。2021年,公司募投项目“锂离子电池及系统生产基地项目”前两期规划顺利完成建设并投产,截至2021年底,公司已形成年产3GWh电芯产能和3.5GWh系统产能。同时公司大幅提高了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能力,有效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4、保障有效基础产品供给,提高供应链稳定性

  2021年,在全球遭受疫情冲击、地缘环境恶化等导致大宗原材料价格大涨的情况下,储能产品产业链的部分环节依然较为薄弱。公司聚集多种优质生产要素以对冲供应链风险,其中包括加大科研力量投入,挖掘优质的供应链管理人才、技术工程人员、合作伙伴等。同时,强调买卖同步,对采购工作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推进原材料全流程价值链优化项目,从提升工厂制造效率到增强管理供应链稳定性,多环节多举措降低成本。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锂电池储能系统提供商,专注于磷酸铁锂电芯、模组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在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中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2021年公司产品销售量为1,540.34MWh,其中以自主品牌和贴牌方式销售储能产品共计1,455.89MWh。主要应用于分布式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通信基站储能、车载储能、移动储能等应用方向。报告期内,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与良好的声誉获得了境内外各项知名认证与奖项,包括储能国际峰会组委会、中国国际储能大会组委会、储能领跑者联盟颁发的“2021年度中国十大储能电池企业”、“2021年度中国产业最佳储能电池供应商”、“2021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2021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奖”、“2021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奖”等奖项,同时,公司获得国际权威调研机构EuPDResearch评选的2021年西班牙和意大利市场“锂电池储能最佳供应商”,公司总裁谈文获得中国国际储能大会组委会颁发的“2021年度储能年度人物奖”。

  公司专注锂电池储能应用超过十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江苏省磷酸铁锂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产品具有安全可靠性高、循环寿命长以及模块化、智能化等技术优势,主要产品通过国际IEC、欧盟CE、欧洲VDE、美国UL、澳洲CEC、日本JIS、联合国UN38.3等安全认证,并符合REACH、RoHS和WEEE等环保指令要求,是行业内拥有最全资质认证的储能厂商之一。公司多项产品获得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取得授权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113项、软件著作权4项、外观专利12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1项。

  公司垂直整合产业链,是国内少数同时具备电芯、模组、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储能核心部件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的企业之一。同时,公司产品应用多项智能化电池管理技术,实现将标准电池模块灵活组合形成复杂电池系统,可自动适配5-1,500V不同等级各类电气环境和满足各种电压等级、功率及容量需求,并与全球主流储能变流器品牌实现兼容对接和即插即用。公司产品还支持系统中任意模块的热替换和热扩容,可根据电池运行状态自动调整充放电功率,也可根据用户需求和使用策略自动设置系统参数。此外,公司还具备储能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设计能力,支持为家庭、工商业、电网、通信基站和数据中心等各类场景打造一站式储能解决方案,使储能系统的整体性能达到最优。

  近年来,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进入快速成长期。伴随着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的加速发展,公司近年来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及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经营业绩实现快速增长。

  未来,公司将积极把握良好市场机遇,依托国内外市场的成功应用经验,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加强产品开发和客户拓展,推动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储能电池系统提供商,专注于磷酸铁锂电芯、模组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主要通过销售储能电池系统及电芯获取收入和利润。

  公司采购计划部门根据年度产能规划需求,与供应商签订框架协议,框架协议类型包括定量锁价、定量不定价等。

  采购计划部门核算库存和需求,发起采购申请,采购申请审批后由采购计划部门在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发出采购订单。供应商物料到货后,由采购计划部门组织验收,质量部门对全部物料进行抽样检验,经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

  公司制定了供应商管理程序,建立了严格的合格供应商准入制度。供应商的选择由采购计划部门主导,多部门参与。在供应商筛选和评审阶段,由研究院、工艺部、质量部、生产部等共同参与,确保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交货期及其他供货指标满足公司的生产要求。

  公司计划部门每月根据实际销售订单及未来销售预测、交货期、产成品库存情况、原材料库存情况、产能及生产线负荷状况安排生产计划,下达生产指令。生产部严格按照生产计划组织生产,按照生产指令进行领料、生产、组装、测试、包装、入库等生产工序,完成生产计划。质量部门严格执行过程检验的制度流程,对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进行质量检验。今年,针对供应紧张的原材料,加大了备货的力度,根据交期不同,储备1-3个月不等的原料安全库存。公司产品以自主生产为主,PCB贴片、线束加工等少量非核心工序环节采用外协方式完成。公司选取的外协加工厂商具有独立、成熟的生产能力,采用标准化的生产工艺,按照协议或订单列明的产品技术参数加工。外协加工产品批量供货前均需通过公司的严格检验,公司对委外加工产品的质量严格把关。

  储能电池系统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需要与储能变流器等其他部件集成为完整储能系统后提供给终端用户,因此存在相应的系统设计、集成及安装等环节。由于系统集成涉及的电气设备较多、专业性较强,因此一般由系统集成商对整个储能系统的设备进行选型,外购或自行生产储能变流器及其他电气设备后,匹配集成给下游的安装商,安装商在安装施工后最终交付终端用户。

  公司设立国内销售部和国际营销部,分别负责国内外市场的销售业务。对于境外市场,公司主要采取在各市场区域重点开发和维护大型优质客户的销售策略;对于境内市场,公司采取优先满足大客户需求,同时根据自身未来产能规划积极拓展其他客户的销售策略。公司基于自身产品定位寻找匹配客户,通常通过参加行业展会、潜在客户拜访、客户主动接洽及参与招投标等方式进行客户开发。公司是行业内拥有最全资质认证的储能企业之一,在全球市场建立了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和产品认可度,显著提升了公司产品的市场推广效率。

  公司与意向客户接洽后,首先评估客户需求,然后通过技术交流、样机测试以及客户实地考察等方式取得客户认可,部分客户还需要进行定制化产品开发。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后,公司将根据销售合同或订单提供相应的产品及售后服务。公司在销售过程中采取了严格的信用管理制度,控制货款风险,货款结算方式以电汇即期、银行承兑汇票及信用证为主。

  公司专注于磷酸铁锂电芯、模组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处于锂电池储能行业。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C制造业”之“C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制造业”之“C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之“C3841锂离子电池制造”。

  根据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及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公司业务属于“新能源领域”之“高效储能”领域。

  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为重要且热门的话题,中国“双碳”目标的实施已经列入各地政府重要工作。在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能源供给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储能已经明确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基础,同时2021年全球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巨大考验,各地频繁限电,储能在用户侧亦成为重要需求。在此环境下,储能行业尤其是锂电池储能行业,从规模到成熟度都实现了巨大发展,在行业标准尤其是安全标准方面有了更高要求。

  中国正处于能源系统发展的十字路口。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长期以来,主要矛盾是能源总量供给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今,能源供应的高碳结构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矛盾。冲突的核心也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确保煤炭供应以满足总供应的短缺,到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推动能源体系向低碳甚至零碳体系转型。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需要推进工业电气化、绿色电力和能源领域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并首次明确了多项具体举措,新型储能将由商业化初期加速推进至规模化发展。储能在十四五能源规划中的篇幅和重要性显著提高,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支持微电网、分布式能源、储能和负荷聚合商等新兴市场主体独立参与电力交易。《意见》中反复提到了储能,再次明确了储能在电力市场中交易主体的地位。储能在商业化过程的问题,最突出的是缺乏合理的价格机制保障储能稳定的实现商业价值。当前,储能的各类应用模式正在发展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虽然仍有不少困难,但储能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已经不容置疑。

  我国储能产业还处在以示范应用为主的发展期。近年来,在政府、行业、企业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储能产业在项目规划和产能布局等方面发展加快,特别是储能的市场地位、商业模式和经济价值在政策层面逐渐得到承认,随着电化学储能的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新能源加储能的融合发展态势。

  电化学储能(锂离子电池体系)系统的技术门槛主要包括,以电化学为核心、多学科交叉的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开发与电池产品规模化生产与质量控制相关的技术门槛;集成锂离子单体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BMS)是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涉及电池建模和管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总线技术等,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将电池簇,PCS,EMS等关键部分集成为储能系统,涉及电力电子、IT、安全和消防甚至是电网调度等诸多领域和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锂电池储能电池系统提供商,在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中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输、配、用等环节以及通信基站和数据中心等场景。2021年公司产品销售量为1,540.34MWh,其中储能系统产品销售量为1,455.89MWh。报告期内,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与良好的声誉获得了境内外各项知名认证与奖项,包括储能国际峰会组委会、中国国际储能大会组委会、储能领跑者联盟颁发的“2021年度中国十大储能电池企业”、“2021年度中国产业最佳储能电池供应商”、“2021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2021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奖”、“2021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奖”等奖项,同时,公司获得国际权威调研机构EuPDResearch评选的2021年西班牙和意大利市场“锂电池储能最佳供应商”,公司总裁谈文获得中国国际储能大会组委会颁发的“2021年度储能年度人物奖”。

  当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全球共识,其中建立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为中心的能源体系已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和许多国家推进能源的核心内容。储能作为一种优质的灵活性资源,可以在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中起到重要的灵活调节作用,支撑供需双侧维持动态平衡,促进新能源有效利用,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可再生能源加储能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发展趋势。2021年,彭博新能源财经在针对全球储能市场的分析报告中指出,随着储能市场的成熟,储能系统行业内的竞争态势显示出以下几个关键趋势:拥有电池供应的储能供应商具有竞争优势;供应商正在扩展其软件操作系统能力;能源交易是储能供应商的新软件能力的前沿;新的客户类型为储能供应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锂电池储能系统提供商,通过长期自主研发掌握磷酸铁锂电芯、模组、电池管理系统、储能系统集成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产品综合性能优异,具有循环寿命长、安全可靠性高等技术优势,满足各种储能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

  公司继续坚持磷酸铁锂技术路线,基于高品质、长寿命的磷酸铁锂电池,在原有的功能涂层、先进水系粘结剂、功能电解液等核心技术上继续深耕。此外,公司从机理层面深入研究电化学、力、热等因子对寿命衰减的影响,完善电池寿命预测模型;研究全生命周期内电池的膨胀模型与析锂窗口,开发电芯膨胀力自适应管理策略;研究负极人造SEI、预锂化、多层涂层等技术以提升电池寿命和综合性能。当前技术下,公司的长寿命电池在保持能量密度不低于的175Wh/kg的基础上,循环寿命提升至12,000次以上(常温25℃,0.5C,70%EOL),预计未来能突破15,000次,使用寿命超过20年。

  公司产品采用高可靠性结构设计,配置高精度、智能化、高可靠性的电池管理系统,主要产品通过国际IEC、欧盟CE、欧洲VDE、美国UL、澳洲CEC、日本JIS、联合国UN38.3等权威认证,并在长期市场应用中得到广泛检验。公司自主研发的储能电池管理系统以高可靠性安全控制算法为核心,采用高精度测量方案,响应速度在10ms以内,测量精度超过0.1%。此外,公司产品具备高环境可靠性,支持-40~60℃宽温工作,能适应高湿度、高盐雾、高海拔、强电磁干扰等各种恶劣的工作环境。

  公司的电池系统采用标准模块化设计,模块额定电压12V~96V,额定能量1.2~4.8kWh。同时,公司产品应用多项智能化管理技术,实现将标准电池模块灵活组合形成复杂电池系统,可自动适配各类电气环境和满足各种电压等级、功率及容量需求,并与全球主流储能变流器品牌实现兼容对接和即插即用。公司产品还支持系统中任意模块的热替换和热扩容,可根据电池运行状态自动调整充放电功率,也可根据用户需求和使用策略自动设置系统参数。此外,公司还具备储能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设计能力,支持为家庭、工商业、电网、通信基站和数据中心等各类场景打造一站式储能解决方案,使储能系统的整体性能达到最优。

  2021年,公司开展了电解液精准定量、电极电位监测、电芯膨胀监测、电芯寿命预测相关的研发工作,实现了超薄箔材的应用、自适应压力加压化成、软包锂离子电池二次注液技术等工艺突破。同时,公司布局了LMFP电芯产品的研发,目前已完成化学体系平台验证与电芯小试开发,重点解决了加工工艺技术难题。

  报告期内,公司在钠离子电池领域进行技术储备,开展核心材料体系开发、关键材料自主研究开发、匀浆及涂覆工艺开发与电芯设计等研究工作,开发出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产品并完成小试。

  2021年研发投入增加较多,主要来自于当期职工薪酬、研发材料和项目测试认证等费用的增长。其中,职工薪酬增加主要受公司研发人员人数增加和提高员工福利所致。2021年末,公司共有研发人员365名,较2020年末上涨56.65%;研发材料增加主要系公司当年度加大研发项目投入,研发领料增加;项目测试认证增加主要系公司产品增加、测试认证项目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365人,较上年同期增加56.65%,主要系公司在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注重研发且持续投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优质的研发环境与平台吸引了大量优秀的研发人员。另一方面公司结合研发项目的管理机制,形成了一套以价值为导向的评价与激励体系,有效地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产生卓越贡献的空间与平台,提供了信息流通、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的多方面便利,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加入公司。

  公司自成立以来即专注于储能电池系统领域,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掌握具有知识产权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子公司扬州派能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江苏省磷酸铁锂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子公司昆山派能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取得授权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113项、软件著作权4项、外观专利12项。公司将主要核心技术进行产业转化,形成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产品,具有安全可靠性高、循环寿命长以及模块化、智能化等技术优势。自成立以来,公司先后参与多项国家和地方重要科研项目,并作为组长单位参与起草《电力储能系统用二次锂离子单体电池和电池系统性能要求》和《电力储能系统用二次锂离子单体电池和电池系统安全要求》行业团体标准。公司具备良好的持续研发能力。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各类研发技术人员共365人,主要研发人员在锂电池、储能系统领域拥有10年以上从业经验。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创新机制,研发机构覆盖电芯、模组、电池系统及系统集成等关键环节,具备全产业链研发能力。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发,实现科研资源高效整合。公司持续重视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研发费用为15,562.84万元,同比增加114.30%,占2021年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55%。

  公司拥有产业链垂直整合的综合服务优势,是国内少数具备电芯、模组、电池管理系统及能量管理系统等储能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同时具备储能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设计能力的企业之一。公司产品线实现Wh级到MWh级无缝覆盖,并可通过集装箱系统扩展至百MWh,能够覆盖从家庭到工商业再到电网、大型新能源发电站等各种场景,为用户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公司的储能电池系统基于自主研发和生产的高品质、长寿命、低成本磷酸铁锂电池,配置自主设计的高可靠、高精度、智能化电池管理系统,可实现软硬件系统的协同设计和性能优化,从而有效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能可靠及成本可控。此外,公司在向客户交付大型储能电池系统时,能够向客户提供与产品相配套的储能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当前国内外市场中储能系统尚未完全标准化,公司能够结合储能应用场景的电气环境和用户需求,将自身电池系统与其他设备进行选型匹配,为发电侧、电网侧、工商业等各类场景打造“一站式”储能解决方案,使储能系统的整体性能达到最优。

  储能系统的评价指标包括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高效性、易操作维护性等方面。其中,安全性是其最重要的指标,是所有储能系统的评价基础。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包括电池安全、电气安全、功能安全、电磁兼容、运输安全、环保、并网接口保护等方面。当前,全球主要储能市场均颁布了相应的锂离子电池或储能系统标准,以确保进入其市场的储能产品安全合规。

  严苛的安全标准及认证程序要求储能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和高规格的生产制造能力。公司产品采用高可靠性结构设计,配置高可靠、高精度、智能化电池管理系统,主要产品通过国际IEC、欧盟CE、欧洲VDE、美国UL、澳洲CEC、日本JIS、联合国UN38.3等全球最主要的安全标准。丰富的安全认证大幅提升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信赖度,为公司产品快速进入全球市场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和布局锂电储能业务的企业之一,长期以来专注于锂电储能领域,随着市场份额的稳定领先,服务客户能力的逐步增强,公司自主品牌出货量的绝对占比提升,公司品牌已经在储能市场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国外市场,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用储能领域,与英国最大光伏系统提供商Segen,德国领先的光储系统提供商Krannich,意大利储能领先的储能系统提供商Energy等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在欧洲、非洲部分国家市场占有率极高,在巩固既有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美洲、亚太区域等家用储能市场。同时在保持家庭储能优势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美洲、亚太区域和既有欧洲市场的电网级项目,为公司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在国内市场,公司同时关注长期战略客户和发展型客户,向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提供通信基站后备锂电池;同时公司的大容量储能电池系统已在国内工商业储能、可再生能源配套储能、微电网储能等场景实现商用,积累了丰富的产品应用经验和优质客户资源。

  报告期内,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与良好的声誉获得了境内外各项知名认证与奖项,包括储能国际峰会组委会、中国国际储能大会组委会、储能领跑者联盟颁发的“2021年度中国十大储能电池企业”、“2021年度中国产业最佳储能电池供应商”、“2021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2021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奖”、“2021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奖”等奖项,同时,公司获得国际权威调研机构EuPDResearch评选的2021年西班牙和意大利市场“锂电池储能最佳供应商”,公司总裁谈文获得中国国际储能大会组委会颁发的“2021年度储能年度人物奖”。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支出为15,562.8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55%。公司高度重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未来预计仍将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力度。如果未来公司相关研发项目失败,或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或相关研发项目不能形成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电化学储能行业技术发展速度快,如果未来公司不能及时研发并掌握相关技术,适时推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将对公司的市场竞争地位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锂电储能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持续自主创新能力和生产工艺的先进性。核心技术人员对于锂电池储能企业保持自身的技术领先优势并进而提升自身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技术人员离职的情况,未来不排除有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可能性。如果未来发生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可能对公司的技术研发产生不利影响。

  锂电储能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核心技术对于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关键性作用。公司通过与员工签署保密协议、申请专利、加强内部保密管理等方式,防止核心技术泄密。但是,若公司员工等出现违约,或者公司核心技术保密方式失效,则公司将面临核心技术泄密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为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系统,对外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电子元件、磷酸铁锂、铜箔、电解液、铝塑膜等。由于锂电池行业快速增长,受市场供需关系等因素影响,上游设备和材料供需错配,下游需求旺盛和海外锂矿扩产不及预期,锂辉石、锂盐、电解液等原材料价格仍处于向上发力期,短期内,部分原材料的供需关系紧张现象会持续存在。

  如果未来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等原因导致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继续大幅波动或供应短缺,或公司未能有效应对原材料供应变动带来的影响,将对公司的采购和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采购的部分电子元件来自境外市场,其中主要为IC芯片。公司采购的IC芯片主要来自意大利和日本等生产商。

  若未来国际贸易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导致IC芯片供应不足,或供应商销售策略和价格发生较大波动,或国产IC芯片研发替代进展缓慢,可能对公司该类原材料采购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知识产权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境内,公司通过申请专利等手段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公司持有的相关专利可以在中国境内提供专利权保护;在境外,公司通过PCT等途径进行国际专利申请并进入多个国家,目前尚未取得国家阶段授权。报告期内,公司的销售收入主要来自境外市场,对于公司在境外销售的相关产品,如存在第三方于境外优先取得与公司相同或相似的专利,则公司存在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的风险。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提交274项专利申请,累计已注册164项专利授权,剩余正在审核专利最终能否取得授权以及取得授权的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公司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随着监管政策趋严、公司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安全生产与环保压力也在增大,可能会存在因设备故障、人为操作不当、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安全生产和环保事故风险。如发生安全生产或环保事故,公司将面临被政府有关监管部门处罚、责令整改或停产的可能,进而出现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大规模爆发,国内疫情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防控防疫形势依然严峻,对全球范围内宏观经济及储能产业造成下滑的风险依然存在。

  报告期内,公司外销收入为166,917.45万元,主要销往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北美等地。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客户所在国家仍然在挣扎于防疫措施和社会安全,民生以及经济重启等各方面因素难以平衡,难以协调的困境当中,消极防疫对当地商业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如果全球疫情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则可能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业务毛利率为30.03%,2021年较2020年下降13.50个百分点。如未来公司未能有效应对加剧的市场竞争而导致公司产品价格的降幅大于成本降幅,或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出现较大波动,则公司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风险。

  同时,由于人员投入的增加,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折旧、摊销及费用的增加,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大,以及市场波动或公司市场竞争力下降导致收入波动等原因,公司还可能面临利润下降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扬州派能、昆山派能依法享受了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优惠,如果国家调整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政策,而公司未能持续保持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等原因无法继续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则有可能提高公司的税负水平,从而给公司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境外的销售收入金额较大,为166,917.4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0.93%。公司产品远销欧洲、南非等境外市场,境外销售主要采用美元、欧元等外币结算。报告期内,公司汇兑损益为2,852.43万元,汇率波动对公司业绩存在一定影响,公司面临国际贸易过程中的汇率波动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根据汇率波动情况,选择适当时点进行结汇来降低汇率波动风险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已采取相应套期保值或人民币结算来锁定或者降低外汇波动带来的汇兑损失。

  近年来,全球各国对发展储能颇为重视,相继出台了推动储能行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包括支持储能技术的发展、开展储能项目示范、储能安装补贴、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以及建立和完善涉及储能的法律法规等,有力地促进了全球电化学储能产业的商业化、规模化发展。例如,欧盟于2019年制定的《电池战略研究议程》,计划加速简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欧洲电池产业,英国于2017年制定《英国智能灵活能源系统发展战略》,计划通过多项行动方案促进储能发展;美国于2019年针对储能制定了《促进电网储能法案》《降低储能成本法案》《联合长时储能法案》《重建美好未来法案》《现代电网计划》等安装补贴政策和储能采购目标政策。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主要外销区域为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北美等。其中,欧洲、北美和大洋洲等地均发布了储能安装补贴政策,政策覆盖区域内的客户或终端用户购买公司产品可获得政策补贴,但相关政策通常在一定期限或额度内有效。

  如果未来全球储能相关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如储能安装补贴政策到期或提前终止等,可能会对行业的稳定、快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当前,全球电化学储能行业仍处于产业化发展的起步阶段,整体装机规模仍处于较低水平。锂离子电池成本较高、产业链配套不完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滞后等依然是制约锂电池储能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因素。如果未来制约行业发展的上述因素长期无法改善,市场对锂电池储能商业价值的认可度无法提高,则可能导致市场需求发生波动,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目前储能行业增长迅速,产业链企业纷纷进入该领域,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尽管储能行业的技术壁垒相对较高,但在进入“十四五”发展的新阶段,储能在未来我国能源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愈发突显,行业吸引力较强,公司主要面对国际市场,与国际巨头正面竞争,若未来海外市场开拓不达预期,市场份额缩小,将削弱公司全球市场的持续竞争力。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公司市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如果未来国内和国际经济放缓或衰退,可能导致市场需求增速下降甚至下滑,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难以有效化解,考虑到中美贸易摩擦在未来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若未来国际贸易形势出现新变化,或相关国家贸易政策变动,公司的经营业绩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6,251.50万元,同比增长84.14%;实现营业利润35,859.62万元,同比增长14.68%;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1,618.01万元,同比增长15.19%;2021年公司资产总额426,625.76万元,同比增长32.7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296,998.11万元,同比增长8.65%。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全球各国家针对新能源发展制定了各种发展目标并相继出台了多个储能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例如中国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电化学储能电站并网调度协议(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将电化学储能正式纳入电网调度范畴。相关政策的出台为国内储能行业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明确了未来储能发展的目标。德国柏林参议院经济和能源委员会进行投票表决,今后的任何城市新建筑都必须采用光伏屋顶,使太阳能发电成为常态;旧建筑也将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进行改造。欧洲对新能源发电的支持对户用储能及工商业储能带来新的增长机会。随着碳中和目标成为社会共识,报告期内全球储能行业市场规模实现快速增长。

  储能行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中的快速成长期。各国碳中和目标设立后,针对新能源发电的布局更加积极,储能作为调节风光发电的重要保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被认可。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最新预测,2021年到2030年全球将新增345GW/999GWh的储能能力。

  短期内,2025年储能装机规模目标、市场地位、商业模式已明确,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储能将随可再生能源将加速发展,在政策的支持下,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国内储能也有望迎来发展的黄金期。而锂电储能逐渐成为行业主流技术路线。根据WoodMackenzie数据,2021年全球新增投运储能项目规模达到12GW/28GWh,同比增长超74.0%。该机构预测2021-2030年,全球新增投运储能项目规模累积达到1TWh,年复合增长率为38%。

  当前市场展现出如下特点:第一,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前景广阔;第二,市场对储能重要性的认知不断提高,各种新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随时可能规模发展;第三,众多厂家纷纷进入储能行业,竞争激烈;第四,原材料价格暴涨挤压下游厂商利润。针对上述行业情况,公司将不断扩建产能满足未来需求,优化成本确保盈利能力,同时依靠公司十余年积累的储能技术和应用经验,不断探索新的应用场景,找到新的增长点。

  在全球储能市场上,公司将立足现有的户用储能优势领域,不断提高当前核心产品的性能和品质,并针对用户的家庭能源需求提供智慧的能源解决方案,使用户在储能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更好更智能的能源管理服务。同时,公司的工商业和电力储能产品都已成熟商用,并通过各项认证,随着工商业储能和电力储能市场不断成熟扩大,公司将努力拓展国内外工商业及电力储能市场。

  此外,在非传统储能市场,例如数据中心、5G、光储充场景等,公司也将在合适的市场时机努力扩大规模,从而通过多个核心细分市场发展形成对公司发展的有力支持。

  作为新能源行业的一员,公司也深刻认识到自身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与义务,将持续在社会责任方面实现更多突破,并逐步扩大采用绿色能源,可回收原材料,以及降低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碳排放。

  公司持续看好储能在新能源发电、电网服务、工商业应用、微电网应用、充电桩配套等领域的应用,将持续加大储能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投入,在产品技术领先性、成本竞争力等各方面持续努力,同时积极拓展新客户,探索储能新商业模式,不断满足各领域客户的不同需求。

  公司将以“为零碳社会的能源自由而努力奋斗”为使命,以“让储能服务亿万大众”为愿景,践行“诚实、守信,有担当;团结、协作,讲贡献”的价值观,围绕锂电池电芯、模组、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储能产业链关键环节,围绕去中心化、高度可再生的、数字化的以及互联的能源供应趋势持续拓展,坚持创新,结合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开发并普及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凭借储能系统硬件的大规模应用,将各行业客户应用形成大数据分析处理,在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基础存储与调度的同时,为客户提供能源管理优化方案,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为世界能源变革与社会进步提供动力。

  “双碳”背景之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已成为时代最强音,也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展现出更为强大的内驱力量。随着能源驱动储能需求增加,储能产品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经济性逐渐显现,全球新型储能发展将迎来快速发展期。2021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重点强调推动多元化技术发展与安全控制,从强化技术攻关、积极试点示范、推动规模化发展、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推动新型储能,以示范试点项目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化,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新能源技术“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实施,有利于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新型储能发展有望持续加速。在行业需求带动储能快速增长的情况下,2022年,公司仍将坚持聚焦产品质量,加强研发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深耕全球化战略布局,开拓市场新篇章;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强经营风险控制、提升供应链建设,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为广大客户持续提供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智能系统等清洁能源储能技术与产品,并同步参与制定相关国际与行业标准规范;同时探索市场化的科技成果产业路径,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公司坚持在锂电池储能系统技术领域持续创新,根据不同行业与应用的储能技术特点,围绕锂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两大核心,不断完善和提升锂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的安全性、长寿命及可靠性,打造全球最适用的锂电池储能产品。同时横向拓宽产品范围,打造全场景锂电储能系列方案。

  未来,公司将持续大力发展优秀研发力量,以先进技术驱动公司市场持续发展。在新型电池技术(例如钠离子电池,LFMP电池)等领域,公司目前已有一定技术积累并已产出小试产品,后续将持续跟踪新技术和市场应用发展。

  2022年,公司将立足现有产品,不断提升现有产品的性能指标和可靠性,并结合最新用户需求实现产品更新换代。继续在研发人员引进、研发设备购置和研发环境改善方面进一步加强投入,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培养的投入,不断提升公司的研发水平。除加强内部研发实力外,公司结合前沿技术创新特点,协同推进国内外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外部的研发实力,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突破进度,构筑体系化的创新机制。

  公司将持续加强内部研发团队建设,坚持人才为本,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公司积极培养创新人才队伍,重视紧缺人才的引进,通过提升增加员工价值回报、宣传企业文化和价值理念,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企业。

  公司将加快推动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建设强大供应链的基础上,协同高效的研发体系,为公司打造强大的供应能力和产品竞争力。

  针对快速扩大的市场需求,公司将继续根据募投项目实施计划,结合市场情况,加快推进新增产能建设。同时公司新增产能持续优化设备配置,持续加快技改升级步伐,设备生产效率的提高有效带动产能提升,公司募投项目“锂离子电池及系统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预计形成年产7GWh电芯和8GWh系统产能规模。同时公司将根据市场变动情况,适时选择后续扩建产能方案。

全国统一热线

400-123-4657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青南路6号5栋3层6号
+传真:+86-123-4567
+邮箱:admin@youpuyiqi.com
微信平台

微信平台

手机官网

手机官网